“我爸是坐在輪椅上出庭的,但是看到法院駁回再審請求之后,他回來就不吃、不喝、不說話,后來就很快離世了。”上海市民張麗霞說。 www.digitalcheese.net
她的父親張生林,原是知名的上鋼三廠黨委副書記、副廠長,1986年來到江蘇省淮陰市與當地村鎮集體創辦淮陰特殊鋼總廠,1995年受宏觀調控暫停生產,2000年該廠逾億元資產在未有正常清算流程的情況下,被法院以民事調解全部移交給當地政府,張生林隨即卷入多年的奔波與訴訟當中,并因此而負債1000多萬元。2008年9月18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駁回再審要求,當月張生林即因病重離開人世。2011年,張生林的直系家屬和代理律師將此案又提交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再次審理。
“這是一件難以想象的假案,是當地政府利用各種手段,侵占和掠奪了企業和外來投資者巨額資產。”張生林生前指定的全權代理人李成洪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說。李成洪此前是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員、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中國法學會會員。
“特鋼廠當時因為經營困境,不僅已經停產數年,而且資不抵債,拖欠土地承包金和職工工資。法院是支持了相關利益者的財產保全,才將企業賠償給了淮陰當地。”一位淮陰經濟開發區政府工作人員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說。
企業遭遇調控停產
1986年,改革方興未艾,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時任上鋼三廠黨委副書記、副廠長的張生林,受江蘇省淮陰市計經委的邀請,離開上海到淮陰創辦鋼鐵企業。
因當時經濟體制的限制,張生林籌措資金、設備和人才,與現淮陰市經濟開發區東湖辦事處山陽村進行合作,共同創辦了村辦企業淮陰特殊鋼廠。在張生林原有社會資源的扶持下,特鋼廠1987年元旦投產,當年就實現利稅。此后,張生林采取銀行貸款、補償貿易和設備投資等多種方式,企業得以迅速發展。短短幾年,已經形成了擁有煉鋼廠、軋鋼廠、鍛造廠、制氧廠、機修廠、汽修廠等多個經濟實體的企業集體,成為淮陰市最大的鄉鎮企業。
上世紀90年代,受經濟過熱和物價大漲影響,國家采取了宏觀調控措施。2004年,特鋼廠因發展過快、資金緊張而陷入經營困境,張生林為此向社會舉債多筆,挽救企業。1995年,特鋼廠受調控禁令限制而完全停產。
在企業停產之前,淮海會計師事務所曾對特鋼廠進行過固定資產評估,按1994年10月1日基準價計算,特鋼廠134棟房屋建筑、全部機器設備和191畝土地的重置完全價值達1.35億元,評估現值也達到了1.15億元之多。
負債多少,成為雙方的分歧所在。因雙方計算的企業負債不同,張生林認為企業雖陷入困境,但仍有清算和賠償能力,可以等待機會死而復生;而淮陰地方則認為特鋼廠已經資不抵債,為避免自己的債權受到損失,急于進財產保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