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僅八年的民營鋼企,緣何在全國鋼鐵業節能減排中奪得三項“第一”? www.digitalcheese.net
在2010年年終總結會上,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日鋼)董事長、總經理杜雙華對外宣布了日鋼在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上取得的成績:“幾年來,我們在循環經濟上累計投入資金30.2億元,結果是2010年我們76億元的利稅有一半來自資源和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
杜雙華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姿態繼續強調了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必須要像抓主業一樣抓好循環經濟!公司由大轉強,循環經濟是主要增長點,環保是重要支撐點。”
杜雙華的話,日鋼環保部(下稱環保部)副部長宋志浩是深有體會的。這位學熱能出身的中年漢子在2003年底決定加入日鋼,當時就是沖著這位“鋼鐵大亨”的節能減排理念而來的。杜雙華這番話無疑是對他和環保部同事工作的肯定。
不過,在環保部所有員工的記憶里,他們已經忘記了奮斗在建設生產一線時,半個月、一個月都未能回一次家的辛苦,也淡忘了和其他部門在完成各自建設項目任務時的沖突。
狹路相逢
高爐煤氣余壓透平發電裝置(下稱TRT)發電,是利用高爐冶煉的副產品——高爐爐頂煤氣具有的壓力能及熱能,使煤氣通過透平膨脹機做功,將其轉化為機械能,再轉化為電能。它是日鋼最大的節能減排項目之一。這個項目從上馬到運營都充滿了挑戰。
日鋼2003年開始建設,2004年初,日鋼就提出了購買TRT成套發電設備,這套設備是冶金工業推廣節能和減少環境污染最“給力”的成套設備之一,這對日鋼的未來具有非凡的意義。這也是杜雙華從一開始就很重視的,然而,剛開始,環保部就迎來了第一個挑戰。
購買第一批TRT成套發電設備就需要億元以上的資金,“錢從哪里來?”這對剛剛成立、資金緊張的民營鋼企來說,是一個問題,也是環保部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經過一年左右的反復溝通,2005年,日鋼與設備制造方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陜鼓)及中信銀行聯手,按“賣方信貸、買方付息”的融資模式提供了約1.2億元的金融服務,終于為日鋼購回了TRT發電成套設備。
“錢從哪里來”的困惑解決了,這讓日鋼環保部一下子從困頓中走向了希望。也讓日鋼在缺乏足夠資金支持的情況下使很有市場前景的項目得到成功啟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資本運營研究中心主任馮鵬程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表示,這在當時雖然算不上什么金融創新,但對民營企業來說非常不易,最終讓日鋼、陜鼓和中信銀行實現了“三贏”。
歷經曲折,終于把這些高達三層樓的“大家伙”買了回來。為了趕工期,環保部TRT項目組在建設過程中與高爐建設項目組發生了沖突。公司給高爐組和TRT項目組規定的時間都很緊,在日照市嵐山區靠海的濕地上,僅有的通道讓高爐組很著急。高爐組的負責人夏誠甚至躺在路上,堵住TRT項目組的工程車輛進入工地。
|